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驱动东亚夏季降水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期研究表明ENSO对东亚地区早夏(5–6月)和晚夏(7–8月)降水的驱动机制并不一致,有必要针对早夏和晚夏降水与ENSO的关系分别开展研究。但限于目前较短的气象观测资料,还需要借助树轮等代用指标重建历史时期的早夏和晚夏季降水,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探讨它们与ENSO的关系。
近日,bwin、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日本本山人类与自然研究所通过合作研究,发现安徽大别山黄山松树轮样品的稳定氧同位素比率(δ18O)包含显著的早夏降水信号,并利用其重建了长江下游地区过去167年早夏降水的变化。重建序列与当年冬季Niño 3.4海区的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发展阶段的ENSO事件对区域早夏降水具有显著影响,少雨(多雨)的早夏一般对应发展中的El Niño(La Niña)事件。此外,这一负相关性具有时间不稳定性,在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处于暖相位时,相关性更强,而在PDO冷相位时,相关性较弱。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Climate Dynamics》上。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许晨曦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公司史江峰副教授为通讯作者。参与此项研究的还有中科院与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郭振堂院士,日本学者Takeshi Nakatsuka教授和Masaki Sano博士,及公司博士研究生赵业思、史逝远。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支助。
原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00382-018-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