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bwin和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平台共同主办的“南海研究专题”115周年校庆暨5.20科学报告会的第二场研究生交流会在公司举行,共有三位博士研究生、四位硕士研究生分别介绍了近期在南海考察与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和新认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bwin副经理黄贤金教授,公司海岸海洋科学系主任葛晨东教授等专家亲临会场听取报告并作评议。
会上,王敏京作了题为“剖析广西北部湾港口群建设”的报告,通过归纳港口建设适宜性条件,建立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框架,对广西北部湾海岸建港及三大主体港口选建的适宜性做分析,并总结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趋同效应是港口整合为港口群的驱动原因之一。王黎作了题为“九章环礁潟湖典型地貌分析”的报告,他从多波束测深仪实测的九章环礁水下地形数据中提取分析了系列典型地貌,并认为浪蚀阶地、脊槽地貌体系是构造下沉和海平面上升共同作用的结果。纪振强作了题为“南沙海域珊瑚礁生态系统浮游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报告,利用2016年11~12月采集于南沙海域九章群礁、郑和群礁等地的表层浮游生物样品,结合物种鉴定与群落结构分析,发现南沙海域浮游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受水动力因素、地形等影响可以划分为三个群系,分别代表不同的环境特征。黄梅作了题为“南海灰沙岛最初形成时的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的报告,通过对2016年12月份在九章群礁的西门礁和牛轭礁新出露裸沙洲采集的珊瑚碎屑样品进行粒径分析,发现海拔越高,粒度越大,且向海方向坡缓且较细,推测主要与季风有关,还根据两岛礁的遥感影像推测了发育为灰沙岛的可能。宋翘楚作了题为“1950-2013年南中国海渔业活动回顾——发展、危机与未来”的报告,揭示了1950-2013年南海主要渔业国家和地区的渔业活动特征,以及渔业资源的退化过程,并提出有关生态保护及资源恢复目标的建议。臧正作了题为“基于人类福祉指数及压力指数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以南中国海周边国家为例”的报告,利用UNDP与WB发布的统计数据,结合人类福祉指数和压力指数分析了2003-2015年南海周边9国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形势,指出各方应积极致力于资源、环境、经济等领域的全面合作。李亚丽作了题为“南海环礁潮间带松散沉积物特征研究及对岛礁稳定性的探讨”的报告,对南海永乐环礁表层沉积物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永乐环礁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与会人员对上述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特别是专家们对每个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就消化资料、深化认识和提升研究成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通过这两场专题报告会,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团队展示了近两年来在南海现场考察与相关研究方面的部分成果,这为今后进一步促进南海研究深入开展提供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报告会以平台的在读研究生们为主角,这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学术交流和锻炼的机会,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岸海洋科学系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