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海岸海洋科学系举办“南海研究专题” bwin116周年校庆科学报告会

发布者:庞宝鑫发布时间:2018-06-08浏览次数:905



 524日,25日,30日下午,公司海岸海洋科学系、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仙林校区昆山楼组织举办三场“bwin116周年校庆科学报告会”,其中前两场为“南海研究专题”,介绍了南海考察与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三场报告会共25人作报告,吸引了100余人参会,与会人员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24日下午,公司邹欣庆教授主持会议,中科院院士、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王颖教授,朱大奎教授、张永战副教授、刘绍文副教授以及李亚丽、郝喆、王飞三位研究生作如下报告:王颖院士报告了“火山地貌例述”,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所经历的三类火山地貌: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认为自古至今火山爆发具有自陆向海迁移的特性。火山爆发既形成突发式灾害亦造成新的陆地,提供新的物产与能源。要关注监测典型区火山动态,预警预报防灾,研究与总结火山活动规律,趋利避害十分重要。朱大奎教授报告了“在bwin学些什么?”,介绍了读书和做野外工作的方法,强调具

国际视野的重要性。张永战副教授报告了“南海岛礁调查与南沙北部礁岛地貌”,展示了南沙海域岛礁分布、控制现状及三次南沙考察调研所做工作,分析了南沙北部礁岛地貌特点及影响因素。刘绍文副教授报告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热流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结合已有海洋热流数据阐述南海北部陆缘热状态,探讨了南海陆缘热流格局及机制问题。博士生李亚丽报告了“基于西沙永乐环礁表层沉积物粒径分析的年代标尺及其对珊瑚岛屿沉积物供应的启示”,通过分析西沙永乐环礁表层珊瑚碎屑组分粒径和年代的关系,构建粒径-年代关系模型,讨论了模型的应用前景及对珊瑚礁岛屿沉积物供应的启示。博士生郝喆报告了“海岛居民健康长寿的调查研究及拓展—以海南岛为例”,从海南百岁老人的空间分布、生活习性、环境-人体化学元素的关联三方面探究海南省健康长寿现象、解析海南省百岁老人体内化学元素的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硕士生王飞报告了“南海郑和、道明群礁海域跃层微细结构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南海郑和、道明群礁海域13个站点的温度、盐度、声速等数据,讨论了珊瑚环礁海域跃层微细结构中水深、温度与盐度、密度的变化关系。

王颖院士作报告

朱大奎教授作报告

张永战副教授作报告

刘绍文副教授作报告

博士生李亚丽作报告

博士生郝喆作报告

硕士生王飞作报告


 25日下午,公司九位研究生作如下报告:硕士生胡家权报告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证据”,介绍了用水稳定同位素技术来确定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研究工作。博士生王卿(博士生姚玉龙代讲)报告了“印尼烧芭对南海区域上空影响的遥感观测”,通过实例介绍星载激光传感器排除云干扰、可大范围实时观测气溶胶的优势,提出将其与传统可见光传感器结合,观测、研究印尼烧芭活动对南海区域上空影响。博士生王敏京报告了“基于环境资源特色的北部湾涠洲岛战略地位探析”,通过梳理区位环境和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分析了涠洲岛在政治、经济、科学、生态等方面的重要战略地位。博士生仲崇庆报告了“滨海城市旅游活动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研究”,通过分析海南陵水旅游和生态环境系统指数变化趋势,提出旅游和生态环境综合系统耦合协调度预测可对旅游业发展程度和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作出评估。硕士生柴芃累报告了“潭门镇移民史简述”,以海南移民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归纳了潭门镇移民四大迁入阶段及两次迁出高潮。硕士生杨丽尧报告了“南沙群岛部分珊瑚礁造礁石珊瑚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通过统计南沙群岛调查海域珊瑚礁造礁石珊瑚种类组成,发现其多样性低、覆盖率低、死亡率高的生存现状,并从天敌生物和人类影响两方面分析了原因。硕士生冯子岳报告了“南海海域水体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从含量、分布差异性、来源等方面分析了污染状况,评判出南海海域多环芳烃污染生态风险处于中等程度,存在环境恶化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保护。博士生王腾报告了“基于特定源的微塑料分类和多样性研究:以南海表层微塑料为例”,介绍了指数特定源的微塑料分类体系和微塑料多样性指数的创新研究,以及根据微塑料丰度—多样性的二维指标对全球表面微塑料进行分区的工作。硕士生庄启智报告了“南海影像数据集成的研究”,利用不同时间、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分析了南海岛礁时空演变。


硕士生胡家权作报告

博士生姚玉龙(代博士生王卿)作报告

博士生王敏京作报告

博士生仲崇庆作报告

硕士生柴芃累作报告

硕士生杨丽尧所报告

硕士生冯子岳作报告

博士生王腾作报告

硕士生庄启智作报告

 530日下午,葛晨东教授主持会议,公司九位师生作如下报告:侯书贵教授报告了“基于一个样品的一个数据结果发表SCI一区论文的历程”,介绍了崇测冰芯的采样、实验室数据分析工作及论文发表历程。庞洪喜教授报告了“南极Dome A雪冰稳定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夏季升华过程对极地内陆雪冰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平流层水汽入侵Dome A雪冰过量氧-17的影响问题。高建华副教授报告了“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东海源汇传输体系的阻断及系统状态的快速转换”,介绍了长江流域冲淤状态变化情况、河口陆架沉积体系对流域变化的响应及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东海源汇传输体系的快速转换,提出陆海统筹、大尺度宏观格局的重要性。于谦副教授报告了“沉积物粘性与泥质含量和中值粒径的关系:荷兰、中国、美国海岸样品的大数据统计”,将15个海岸研究区域划分为三大类型。史本伟博士报告了“极浅水环境中的沉积地貌效应”,通过阐述极浅水阶段的侵蚀淤积对整个潮周期内的沉积效应的影响和对波纹形成、消亡的影响,强调研究极浅水阶段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性。徐仪红博士报告了“人工放射性钚同位素在环境示踪中的应用”,介绍了环境中Pu同位素的来源与分布、示踪优势、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证明了Pu同位素在土壤侵蚀示踪和海洋沉积定年方面的应用价值。徐尧博士报告了“南海台风浪的观测与模拟”,通过对比南海浮标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探究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项对海浪谱结构、能量收入的影响。硕士生王黎报告了“九章环礁水下暗礁脊槽地貌分布与形态”,将遥感影像和多波束测量结合,反演九章环礁水下暗礁脊槽地貌并分析其成因;硕士生胡心迪报告了“南沙北部道明及郑和群礁浅层地震剖面与地貌”,根据浅层地震剖面探测结果,分析了道明群礁及郑和群礁水下阶地、礁坪及潟湖水深等形态特征。


侯书贵教授作报告

庞洪喜教授作报告

高建华副教授作报告

于谦副教授作报告

史本伟博士作报告

徐仪红博士作报告

徐尧博士作报告

硕士生王黎作报告

硕士生胡心迪作报告


报告会集中展示了中科院“南海海域、岛礁开发与海疆权益”咨询评议项目和南海中心支持下,公司海岸海洋科学系、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期在南沙海域野外调查获得的部分数据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在南黄海和长江三角洲等重要研究基地的最新研究进展,大大推动了公司围绕海岸与海岛进海岸海洋科学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同时,在极地研究方面,亦获得重要新的研究成果。环境、资源与疆域主权结合,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