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10日,公司作为承担单位之一的中国科学技术部-美国科学基金会重点联合项目“粉尘加速大气CO2降低驱动北半球冰期”研讨会和暑期学校在陕西西安顺利举行。公司鹿化煜教授和多名博士生参加了研讨会和暑期学校。
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科学和社会问题。在自然过程中,含碳物质在土壤、植被、大气和海洋之间循环。这些过程对过去气候变化、地表温度等的影响,远大于现代人类碳排放的影响。有研究表明,中亚地区和我国北方干旱区排放的粉尘,通过大气环流的传输,沉降到北太平洋地区。这些粉尘带去了铁元素等营养物质,促进了海洋生物生产力的提高。北太平洋地区生物物质的繁盛,起到了消耗大气CO2的作用。因此,与人类向大气排放CO2的过程相反,亚洲粉尘的排放可以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这一过程可能导致过去地球气候温度降低而进入冰期。鉴于亚洲粉尘在大气CO2、全球温度变化中的重要性,2015年,美国科学基金会批准了“粉尘加速大气CO2降低驱动北半球冰期(Dust PIRE)”项目。该项目从全美各个学科提交的218份“研究与教育项目(PIRE)”申请书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获批的16个项目中的一个。同时,我国科技部也匹配了相应的资金。Dust PIRE项目在2015年启动,有罗切斯特大学、科罗拉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八家单位参与,还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和公司等四家中国单位参加。该项目联合了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环境、古生物、地球化学等领域的重要科学家,联合攻关,目标是解决亚洲粉尘的气候效应及北半球冰期发展之谜。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项目的主要承担者进行了科学报告,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研究员、罗切斯特大学Carmala Garzione教授、布朗大学Timothy Herbert教授等。美国科学基金会项目主管、美国科学基金会驻北京办公室主任和罗切斯特大学科研处等多位管理人员,全程参加会议,跟踪评价项目进展情况。公司鹿化煜教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做了会议报告,介绍了公司承担的研究内容科学意义和进展情况;公司参加会议的五位博士生做了展板交流,均受到好评。围绕重大科学问题、集中多学科优势,联合攻关,是这个项目的特色之一。两天的会议报告涉及构造活动、地表侵蚀、粉尘排放、海洋生物过程和气候、碳循环的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学科交叉深入,参会者均受益匪浅。
在为期的六天的暑期学校中,项目邀请了各个领域的重要专家,从多个层面讲解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和前沿问题,参会的近二十多位名中美博士生,系统学习了新构造运动、地表热历史、风蚀和风积过程、全球温度演化、大洋环流、大洋碳循环模拟、环境磁学、土壤碳库、季风气候变化等。暑期学校讲授的教授包括著名的科学家,美国科罗拉多大学Peter Molnar教授。Peter Molnar 教授是2014年度的Crafoord奖的获得者,表彰他“对于理解全球大地构造、特别是大陆变形和造山带的结构和演化, 以及构造运动对海洋大气环流和气候影响方面的开创性贡献”,该奖项被称为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Peter Molnar教授精心准备了两场报告,为参会博士生介绍了青藏高原抬升的历史。同时,在暑期学校两天的野外考察中,公司鹿化煜教授作为主讲,全程讲解了渭河盆地的发育过程、沉积历史、古气候演化、生物组合变化及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等,得到参加考察的专家和博士生的一致好评。
公司师生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是提高公司办学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作为项目科学委员会的四位执委之一,公司鹿化煜教授主持并全程参加了会议,很好地展示了公司在地球表层系统科学领域的新成果。
地理与海洋学院张瀚之供稿
2017年7月10日
1 与学术大师Peter Molnar教授在一起
2 野外考察合影
3,鹿化煜教授在野外考察中讲解
4 博士生展板讲解
5 博士生在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