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邹欣庆教授课题组在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整体性评估方法研究获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An improved method for integrated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s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astal ecosystems: A case study of the Jiangsu coastal area, China”为题,刊发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期刊《Ecological Indicators》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唐得昊博士,通讯作者为邹欣庆教授。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监测的重要内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关联密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和监管部门以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状态的持续保持为主要目标,该过程迫切需要综合性强、准确性高的评估系统来实现。生物多样性指标定量反映生物群落内物种多样性、丰富性和均匀性程度,是用来判断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或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标;生态能质指标不仅可以在时间尺度上度量生态系统的发展状况,还能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所包含的微观信息上衡量系统的健康程度。为了定量评估研究区生态系统整体结构功能,课题组以江苏近岸海域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时空分布特征为背景,从近岸海域生态系统自身结构功能的角度出发,定量评价了江苏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浮游植物群落以硅藻为主,江苏近岸海域南部(长江口北岸和养殖区附近海域)和北部(海州湾海域)为密集区;浮游动物群落以水母类、桡足类以及浮游幼体为主,渔场、河口较密集;底栖动物群落以多毛类、甲壳类和软体类为主,海州湾海域为底栖动物的密集区;游泳动物群落以鱼类为主,长江口北岸附近海域为密集区,各群落共同季节特征为夏季种类数多,密度大,2009-2012年群落结构等级赋值年际变化总趋势除浮游植物群落为增长外,其余群落都为下降;(2)不论是季节变化还是年际变化规律,江苏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生态能质等级以Ⅲ类和Ⅳ类系统居多,其中除浮游动物生态系统Ⅲ类占比最高外,浮游植物、大型底栖动物以及游泳动物生态系统生态能质等级第Ⅳ类占比最高;(3)生态系统健康态的整体性评估结果为:季节变化——秋季健康等级偏高,春季和冬季其次,夏季最低;年际变化——2006年整个江苏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偏高,2009年最低,具体为2006年>2012年>2009年,但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年际变化总趋势为降低;空间变化——南部海域健康等级偏高,北部海域其次,中部海域最低。该研究建立适合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评估体系,并突出了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时空变化和系统自身结构功能健康状态及稳定程度的整体性评估方法,生态系统各子系统及指标量纲通过等级划分和赋分方式进入整体性评估体系,评估结果最终以多边形面积大小来反映,较为客观可靠。该方法的适用性强,只要系统的生态能质等级和群落结构等级可以被估算,该研究方法都适用,这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管理和环境监测有重要指导意义。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图1生态能质年际变化结果及分级
图2江苏近岸海域生态系统整体性评估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
论文链接: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1730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