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但这里的农业生产活动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长期以来,由于东北地区古气候记录研究非常薄弱,对这里的气候变迁了解不够。公司博士研究生曾琳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东北地区黄土古气候记录进行了研究。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黄土堆积始于120万年前,是全球中更新气候转型背景下的产物。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上。
黄土是一定气候条件下的堆积物,因此,它是古气候变化的记录者。黄土与深海沉积、高纬度冰盖等,成为揭示过去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黄土堆积,它与中亚、欧洲的黄土堆积连成一个带,是冰期气候的产物。在1997年春季,公司鹿化煜教授等对东北地区的黄土开始进行研究。2003年以来,他们对东北地区的黄土堆积进行了广泛的野外调查和采样,对重点露头和剖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2008年开始,曾琳同学作为硕士研究生加入到这一研究工作中。他们对牛样子沟剖面(NYZG)、三把火剖面(SBH)和头道井子剖面(TDJZ)等进行了高密度的剖面和探井采样,对上千个样品进行了古地磁和磁化率等测试,结合光释光测年和沉积速率分析,他们首次确认我国东北地区的黄土堆积至少从120万年开始。同时,他们认为,在那时由于北半球高纬地区冰盖扩大、温度降低和气候周期转型等,使得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干、风力加强,因而在合适的地貌部位堆积了风成黄土。这是第一次直接获得东北地区最老黄土的年代,证实了他们在2011年发表在《科学通报》初步结果,那篇论文是受关注的论文之一。
曾琳同学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鹿化煜教授是通讯作者,参加这一研究工作的还有公司弋双文高级工程师、徐志伟助理研究员和研究生吕安琪、张文超、吴海峰、冯晗、崔梦淳以及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永祥教授。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支持。
原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qs.2829/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