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地理学会公布了2021年“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bwin、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完成的“青藏高原南部和北部区域环境演变联系的新发现”研究成果成功入选。
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对亚洲环境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课题组围绕青藏高原南部阿拉伯海和北部渭河盆地的沉积记录(图1和图2),开展了青藏高原地貌效应与环境演变的研究。在高原隆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地表侵蚀物质,在阿拉伯海和包括渭河盆地在内的邻区盆地沉积,这些沉积序列记录了青藏高原对亚洲环境演变的影响。基于此思路,课题组开展了地貌、沉积、年代、环境和气候动力的系统研究。锆石U-Pb年龄谱和Sr/Nd同位素显示,在高原南部,自渐新世 (~30 Ma)开始,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系的地表侵蚀物质,在阿拉伯海堆积,表明相应的地貌和流域格局已经形成。南亚季风降水在古印度河汇聚,传输沉积物到阿拉伯海(图1 )。高分辨率的阿拉伯海粒度和赤铁矿含量时间序列,揭示了环境演变的轨道周期(~100 ka、~40 ka和~20 ka)。同样,在青藏高原北部的渭河盆地(图2),渐新世白鹿塬组为厚层浅湖-滨湖相交替沉积,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高密度的古地磁定年,结合Lantianius xiehuensis、Sianodon bahoensis、Palaeolaginae indet.等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厘定了白鹿塬组于~30 Ma开始堆积,指示了流水纵横、湖面升降的干湿变化过程。沉积序列碳酸盐(次生方解石为主)不断加积,指示了渭河流域季节性干湿变化。渭河盆地苌沟剖面沉积序列高分辨率的古地磁和粒度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北部上新世降水变化存在~100 ka、~40 ka和~20 ka的轨道周期,揭示了高纬和低纬驱动对渭河流域盆地汇水过程的影响。新的渭河盆地和阿拉伯海环境演变序列的同步研究(图1和图2),发现高原南部和北部的环境演变过程在构造和轨道时间尺度有密切联系,指示高原地貌隆升和太阳辐射在亚洲环境演变中的重要作用。这项成果从高原南部和北部同步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影响的新思路,揭示至少在渐新世初期,高原南部的地貌和气候环境格局初步形成;高原南部和北部在上新世环境的同周期变化,受到全球温度和海平面变化驱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 (Feng et al., 2021, Geology; Lyu et al., 2021,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Wang et al., 2020, Science Advances; Lu et al., 2020, Geological Magazine.),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
推荐机构认为,公司课题组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是地理学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受到中外科研人员的高度关注。课题组通过对青藏高原南部阿拉伯海和北部渭河盆地的连续的沉积序列的同步研究,发现二者揭示的环境转型、周期规律具有一致性。这项研究获得了重要的进展,是难得的好成果。
完成这项研究的有bwin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他们是鹿化煜,冯晗,吕恒志,王逸超,王可欣,张瀚之,陈骏,王颖。这是继2020年度后,公司研究成果再次入选“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
图1 渭河盆地在亚洲的位置、本项目研究区域及其与青藏高原的联系
图2 阿拉伯海、本项目研究区域及其与青藏高原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