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揭示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演化的影响

发布者:庞宝鑫发布时间:2017-05-04浏览次数:1232


在近期出版的国际重要学术刊物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Quaternary Research》和《Scientific Reports,分别发表了公司鹿化煜教授课题组的系列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东秦岭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北部古今人类行为的研究,获得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新认识。

以张红艳博士为第一作者发表在《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的论文,通过对距今39-13万年期间陕西洛南龙牙洞附近土壤稳定碳同位素的研究,揭示在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背景下,虽然植被发生了演替,但是,古人类选择了植被组成变化小、相对稳定的乔木植被区活动,表明古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发表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孙雪峰副研究员,他们通过对汉江中上游地区汉中盆地、安康盆地等埋藏旧石器的研究,发现在距今120万年古人类就来到汉江上游地区,并在距今90万年、60万年和10万年有多期密集的活动;在汉江流域发现的大量石核、石片、石球和手斧等,是古人类的直接遗迹。发表在《Quaternary Research》的论文,通过对黄土堆积的系统测年,揭示陕西蓝田地区在距今43-5万年期间,有多期的古人类活动,这是继古人类到达蓝田地区后,远古人类持续存在的新证据,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卓海昕同学。以贾鑫博士为第一作者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论文,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自然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发现降水和温度以及生态对民族分布、饮食结构和行为等,有重要影响:藏族食用的青稞、牦牛和藏羊是高寒湿润气候的产物;蒙古族以肉奶为主的饮食方式,是干旱寒冷气候造成的;汉族和回族以种植为主,是适应青藏高原湟水谷地湿润气候和地形平坦的盆地地貌的结果。这些新发现为认识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重要证据。四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公司的年老师和研究生。

我国人类活动历史悠久、自然环境独特,从160万年前古人类来到这片大地,就开始了不断地演化、迁徙或者被替代。在独特季风气候的养育下,远古人类适应或者改造自然环境,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对揭示季风气候和生态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认识人类行为演化与环境的关系,也是世界上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围绕这些科学问题,利用公司先进的实验设备,鹿化煜教授课题组不断探索科学奥秘,取得了多项成果。最近发表的这些论文,是他们持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发表论文的四份杂志,分别属于一区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刊物。

参加这些研究工作的还有公司、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香港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法国自然博物馆、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的多位老师和同学。这些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项目等联合资助。


原文链接:

1.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7248417300313 (JHE)

2.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7379117302895 (QSR)

3.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3589416300618 (QR)

4. 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01008-8 (SR)


(bwin 徐志伟 供稿)

2/ 2